|
老家乡村居住的屋子有个小院,只有艰苦生活一点也不浪漫时间:2017-12-07 经常看到这样的帖子“当我老了,我只要这样一间小屋……”配着一打诱人的图,图中小院小屋,斑驳的墙壁,老旧的门扉,却是鲜花盛开,充满野趣,你在此处种瓜折花,抚猫逗狗,还要来句什么“只闻花香,不谈悲喜”,好像从此归隐乡间,就不再与那红尘相干。这样的帖子看多了,便渐渐对那院子生疑,何时何处,我们能只有闲情而无悲喜? 我小时在老家居住的屋子,倒是有个小院,那是真正的“陋室”。现在回想起来,当我们拥有院子的时候,一点也不浪漫,有的只是艰苦的生活。此处花儿虽多,但从不栽闲花,白色的梨花、黄色的丝瓜花、紫色的扁豆花……凤仙花貌似例外,它浑身上下无可食用的部分,但据说可以防蛇,因此都是栽在后门口的,它还有药用价值,把它捣烂捂脚,可以防治脚气。花儿们如果没有充足理由,就没有机会在此生根开花,栽它只是为了收获,至于赏花,那是人们消受不起的奢华。这里容不了闲花也容不得闲情,为了地里的庄稼,那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你得不停劳作,如果有人驻足闻一闻花香,这样的小情小调就像杂草,需铲除了好。乡亲们生产出来的粮食,大部分交了“公粮”,为供养社会做出了巨大奉献。 那时我年小还不是劳力,游离在这种艰苦劳作之外,可以作正经劳力的时候,我已离乡求学。现在回想起来,对乡村,对乡亲们的伟大劳动,我从来缺少灵魂深处的体悟。 我们后来进入城市生活,身边的一切都精致起来,公园里,小区里,以及景观大道,木本的、草本的花四季开放,梅花、玉兰、海棠、紫薇、杜鹃、夹竹桃……它们无一例外只供观赏,在过去的乡村当属闲花,现在却开满我们路过的任何一个角落。但生活依然没有赐予我们赏花的心境,城市自有城市的伦理,城市是奋斗者的城市,我们俗人一个,被各种因素逼着做人生加法,在职场拼得灰头土脸,把生活过得一地鸡毛,尽管一路姹紫嫣红,但我们总是行色匆匆,目光空洞。我们大多数人享受不起院子,住在数十层的高楼,悬在半空,还有一把房贷堵着你那颗老想飞扬的小心脏,逃离“围城”渐渐成为我们的向往。 我们便去乡间看油菜花、韭菜花、丝瓜花、扁豆花、槐花、枣花……听说有“共享自留地”,去乡下租块地吧,偶尔去透透新鲜空气,装模作样翻翻泥土除除杂草,活动活动筋骨。城市扩张中有土地抛荒,有人更愿把这看作可贵的留白,拓荒族的补笔使城里有了绿油油的菜畦,在拓荒族眼里或许城里其它地方都荒凉,独有这里生机勃勃。我每天来去的马路旁,被安置区的居民种满了土豆与红薯;我看见一个车来车往的街角,商铺门前一块空地种着蔬菜,挂满紫色的茄子;去西部一个城市旅游,看到道旁树竟是苹果树,结着红红的苹果……小说《无土时代》里有个人物天柱,他把城里的绿化带种满了小麦,如果这不是小说,我们也许更加快意。 如此种种与真正的乡村生活相比,更像行为艺术,我们对乡村生活浮想联翩,城市优越感却仍在心底挥之不去。我们在城市有难解的困惑与纠结,便把乡村当作逃避现实的世外桃源。只是有点我不明白,我们凭什么把乡村臆想成繁花盛开的天国模样? 现实的农村,土地的古老伦理终遭岁月风化,农民无权自留种子,不再虔诚地遵循农时节令,化肥农药横行于此,鱼与肉不鲜了、反季蔬菜没味儿了、转基因农作物令我们不安……我们异常怀念“小时候的味道”。可是,这味道怎么来的?还记得从小河里罱出的河泥、在四方草塘里沤的农家肥吗?农民担回沉甸甸的稻子麦子前,先担的是粪桶……这是农业生产顺应自然的健康循环,在这个循环里,该流的汗水一滴也不能少,如有一点点投机取巧,都会使“小时候的味道”失去完美。用化肥浇出的果蔬,只能给我们酸涩的滋味,所幸我们家乡仍然出产那么甜美的水果,水蜜桃、杨梅、桔子、葡萄……但果子是怎样生产出来的?我们却惘然无知,我们只热衷现场采摘,算是体验农事,还有果园主人为你殷勤架好梯子。有年梅雨季连日阴雨,一个果园主人说,看着果子纷纷发霉掉落,不知有多心痛!听到这声“心痛”,我心肃然,我们什么时候认真体味过这种“心痛”吗?世事无常人心不古,总有两种分明的态度,或随波逐流自甘堕落,或逆水行舟奋力坚守,现代的我们,有很多带来“公害”的生活与经营方式,父老乡亲却对“公害”宣战,为我们奉献“无公害”农副产品! 你来到乡村,只为“小时候的味道”,只为忘却红尘烦忧,或许你功成名就,有朝一日带着丰厚积蓄退隐乡间,那么,你那个繁花盛开的地方,仍是城市浮华的延续。土地的天赋使命是养育生灵,农民的忍耐与担当熔铸其间,有生长的欣喜,也有生命的悲歌,有大喜亦有大悲,这就是我们的乡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唯有虔敬才是本分,在这里,任何一点矫情都显得不合时宜,我们唯有虔诚地去参悟和守望。(豹子头,文/陈晓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