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忘乡愁的人才不忘本,不忘理想初心时间:2018-02-13 不忘乡愁的人,才不忘本(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一)乡愁爆发 乡愁是什么呢?全国人民在春节期间,都有一片“乡愁”热。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始终具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所以中国人历来喜欢看喜剧,避免面对悲愁。然而有一种愁,却是带甜的,那就是乡愁。 在乡愁里,有温馨的回忆,有熟悉的土地,有美好的人事,有故乡的童年。无论人生行进多远,也该时时记得乡愁,乡愁,提醒着我们根基何在。不忘乡愁的人,才不忘本,不忘理想初心,不改赤子真性,不背叛教养文化。乡愁,是对文化本源的珍惜和守护。 (二)家的乡愁 往往,乡愁集体发作的时段,就是主题为“回家”的过年时段。家,是一年到头,人们归来的地方;家,也是一年新岁,人们出走的地方。每到年节,对家乡的短回归与再出发,使人们的乡愁里裹藏着浓浓的属于家庭的气息。家庭给予人的成长烙印,在此时复苏。比如,家庭里的家风,是乡愁。2014年春节,中央电视台通过群众采访追问“家风是什么”。其实,每当我们回家,就是回到家风笼罩的环境里;每当我们离家,就是带着家风教养走向社会。 家风的体现,就是一个人身上的乡愁名片。而家风,来源于家训的教导。《朱子家训》中有一句名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吃一粥一饭的时候,也要想到这些粮食来之不易,用半丝半缕的时候,也要感念这些物资生产辛劳。这句话的出处是著名的《朱子家训》,从清朝初年问世以来,它被很多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当做是“治家之经”,可以说,它不再仅仅是作者朱柏庐自己一家的家训,而是被推而广之地奉为了中国人共同的家风教养。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家门之内教导的珍惜精神,与我们当今社会提倡的清廉节俭、“光盘行动”,这不正是朴素家训到公众规范的一种社会化延展吗? 家训的恪守,就是一个人身上的乡愁保留。所以,乡愁,对于个人,既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不忘父老乡亲,更是“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那样无论何时都不辱家风的教养展现。乡愁一泛,是提醒人在对家庭的思念里,恪守家训,铭记家风。 (三)文化的乡愁 乡愁在人们远离祖国土壤的时候更容易泛滥,此时的乡愁,不仅是对家庭故土的萦怀,更是对民族文化的热恋。这种乡愁,往往是海外游子的终身情怀,因为他们远离祖国、隔阂于母语文化之外;然而就在本国土地上生活的人们,也可能会罹患这一层乡愁,那就是当本土文化被外来文化所严重冲击、当传统文化被流行文化所全盘覆盖、当我们不安地感觉到正在逐渐远离自有民族文化的时候。这样一种文化乡愁,不仅令人怀念过去,更令人焦灼未来。有形的地点可以迁徙,无形的文化不能毁坏。 如果我们任性删除着本民族的文化宝藏,再多的乡愁也将无立锥之地、再深的乡愁也找不回心灵故乡。到那时,纵然我们还生活在固有的家乡土地上,也已然是一种丧失了精神家园的流离失所。对中国文化能否很好地守护、学习、继承、传扬,那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乡愁。所以,乡愁,对于民族,是文化名片还能否清晰示人,是文化土壤还能否生生不息,是文化感召还能否健康有力。乡愁一起,是我们能牵着祖先的手,拉起后世的手,薪火相传,源远流长。(腾讯儒学,文/ 曹雅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