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剧《天下粮田》中“鱼鳞册”和“皇庄”是什么?时间:2018-01-28 最近,电视剧《天下粮田》刚刚在央视热播完,剧情中屡屡提到的“鱼鳞册”和“皇庄”也广为观众所关注,一是古时的土地登记簿册;一是皇室私有土地的基层单位。 “鱼鳞册”一般指鱼鳞图册,是旧时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而编制的土地登记簿册。册中将田地山塘依次排列、丘段连缀地绘制在一起,因其形似鱼鳞而被称为“鱼鳞图册”,亦称“鱼鳞册”“鱼鳞图”“鱼鳞图籍”“鱼鳞簿”等等。 据史料记载,宋代时我国就有部分地区编造“鱼鳞图册”,明洪武年间当朝命各州县分区编造,至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年,仍然有具册之举。鱼鳞图册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建立的科学的土地赋税管理办法,图册中详细登记了每块土地的编号、土地拥有者的姓名、土地亩数、四至(地籍上每宗地四邻的名称),以及土地等级。鱼鳞图册最早出现在宋朝农业经济较为发达的江浙、福建等地。元末朱元璋初入徽境,采纳“休宁儒生”——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为鱼鳞图册的普及和完善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发现因土地隐匿给国家税收造成损失的严重问题后,开始编造完整、详细的鱼鳞图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摸清了地权、清理了隐匿。 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农业、手工业中的商品经济因素日益增加,雇佣劳动力开始向规模化、组织化发展,明初推行的鱼鳞图册与实际逐渐不相符合。明万历六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为扭转明王朝经济危机,决心改革赋役,最终在全国推行了“一条鞭法”。这次改革是以丈田均赋开始,在奏请神宗批准后,开展了继明洪武清丈之后的第二次全国土地清丈,并于明万历九年编制成新的鱼鳞图册。 清朝建立后,鱼鳞图册土地赋税管理法已名存实亡,但仍有徽州休宁一地编修较好。清初,王公贵族的圈地、“三藩”霸据及鼓励地方乡绅垦荒的政策,客观上造成了土地兼并。于是,清朝顺治四年和康熙二年再度重新编造、补造鱼鳞图册。现存“休宁鱼鳞图册”就是这一时期编修的,在以后的土地赋税管理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被后人精心修补,妥善保管,一直使用到民国末期。 而“皇庄”则源于明永乐年间(另说始于天顺八年),其既是皇室私有土地的基层单位,又是一个机构复杂、与社会密切相联的组织。明代的皇庄除皇帝庄田外,还有皇太后及皇太子庄田。皇帝的庄田是由皇帝委派太监经营的“自行管业”的土地,收入都由管庄太监直接掌管,由宫廷自行支配。皇庄土地来源较多,其中主要由原属国家官田的牧马草厂地、夺还勋戚的庄田、侵占的民田、“奸民”向管庄太监投献的部分官民田地、以及未就藩的王府辞还地等。 清代也有大量皇庄,直到辛亥革命后才废除。剧中,刘统勋让梁诗正假扮商人潜伏口内和热河暗查皇庄,搜集弊证。历史上,这一带确实存在大量皇庄。清代的皇庄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经营管理办法,其中的庄头制度是十分重要的。清廷对庄头的身份、地位和顶补革退等,都有一些具体的规定。对属下壮丁也建有丁档、家谱制度,以作查考的依据。 在皇庄内部,不仅有庄头、壮丁,而且还包括佃户。壮丁有亲丁、壮丁之分,佃户又有原佃户和现佃户之别。庄头为一庄之首,既负责壮丁、佃户的组织管理,又要定期征收庄租,纳粮当差。清初的庄头权力有限,清中期以后,随着佃制的发展,庄头日益有利可图,财产不断增多,地位日渐提高,过着富足奢华的生活。 清代皇庄中的封建人身隶属关系极为严密,庄头和壮丁也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成为皇室的私产,他们被编入丁册,不许擅自逃离,否则将治以重罪。(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