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悟空改邪归正,一个活在体制里的反体制者时间:2017-10-14 一位年轻人,刚出道时成日闲荡,违法乱纪,在道上结下许多弟兄,满城里无人敢惹他。终一日被捉将官里去,关了多时,捱尽苦楚。亏了位有眼光的官长,放他出来,又许了他一个前程,从此便戮力王事,尽忠朝廷,又引官兵暗算了许多往日弟兄,逐次擢升,终于做到了两江总督之职……熟悉晚清史事的人知道,我说的是晚清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主角马新贻,陈可辛据此故事拍摄了《投名状》。 上述故事修改一下,将“两江总督”换成“斗战胜佛”试试? 孙悟空年轻时,是个不折不扣的非人类古惑仔。他强索龙宫宝物,侵占私有财产;他勾销地府名册,妨碍办公秩序;他占山为王,拉帮结派,麾下七十二洞妖王,真可谓妖中豪杰。大闹天宫后,在五行山下压了五百年,他就认栽了,说软话了:“万望菩萨方便一二,救我老孙一救。”观音要他将功赎罪,保护取经人,他连称“愿去愿去”。有了“唐三藏大徒弟”这个头衔后,他对往日江湖上的妖怪弟兄们就翻脸无情啦,自己杀得了便杀,杀不了的,向上级打报告,向其他部门搬救兵,大哥牛魔王,大嫂罗刹女,世侄红孩儿,统统不给面子。 孙悟空的转变,是没有什么心理基础的。他自己当妖怪时也吃人,也抢劫,身份一转变,立即嫉恶如仇,是非分明,很让人怀疑他是个机会主义者,走的不外是“杀人放火受招安”的老路。你从未从这个角度去看孙悟空,是因为你第一次翻开《西游记》,你就将自己代入了这个大英雄的角色之中。一旦你成了孙悟空,他做的一切都是合理的,他反天宫,是英雄不受羁縻,他闹地府,是为猢狲同类造福……反过来,他降妖除魔,是为了取得真经,救民水火,他四处求救,是为了救护师父,成全大义。反正他做什么看客都叫好,都欢喜,这就是所谓“替代性满足”。 有一种观点,说孙悟空代表弗洛依德理论中的“超我”,猪八戒是“本我”,而唐三藏调和二者,代表“自我”。似乎有些道理,可是孙悟空做妖怪,我行我素,无法无天,分明也是“本我”,怎么就变成了“超我”?书里完全没有提供答案,这猴儿压在五行山下,渴饮铜汁,饥餐铁丸,既没政治学习,也不读书看报,从失足青年到劳动模范,也忒直接了点吧?只能认为他原本就不是坏孩子,就跟王朔似的,你们瞧不起我,我就坏给你们看,闹给你们看,等到你们知道俺的厉害了,用得着俺了,有名誉有地位了,俺再改邪归正,一正还不是一般地正,是正气凛然的正! 鲁迅那段话怎么说来着?“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孙悟空当然嚷嚷过“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但其实不入流的弼马温他也做得起劲,有名无实的齐天大圣他也相当受用,难怪有人说他是个好员工。他要的,只是“职位品级”(大官的名份)和“社会承认”(蟠桃宴的请柬)。当年康熙帝为了分裂、软化反清的士气,开博学鸿词科,便是给民间才俊戴一顶大高帽,发一张国家认证书,果然收了奇效。可叹玉皇上帝,智慧还不如满族人玄烨。 一部《西游记》,各种阶层的读者都可以从中得到教益。主流社会要明白:有些反体制者胡闹,有时不是因为他真想颠覆什么,而是想引起主流社会的重视与认可。反体制者也要晓得:体制是强大而严厉的,没被体制收纳前可以折腾一下,一旦进入体制,就要与尚未进入体制者一刀两断,甚至砍翻几个旧友以博取信任,是谓“投名状”。饶是如此,还得为进入体制前的行为埋单,你看孙悟空那么勤勉上进,还要受紧箍儿的制约。 还是《大话西游》好哇,给孙悟空一个爱情的理由。他成了一个因为失恋而出家、而西行的愤青。借助爱欲的刺激与失落,孙悟空完成了从“妖”到“人”的转化——但这也许不过与《西游补》里的青青世界一样,是他西行路上的一个心碎的迷梦。不管怎样,这时的孙行者,摘下了好员工的面具,他嘴里咬着香蕉,横担那根棍子,显得颓废、忧郁、放荡,像你我一样,他是一个活在体制里的反体制者。(腾讯文化,文/杨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