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酿造网    风味香 

SHANXIANGZAO.COM


只做高质量的产品推荐

基业百年,我们坚持做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

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乡土文化 >>历史文化 >> 甲午战后日俄战前,日本如何通过外交谋略实现“远东霸主”
详细内容

甲午战后日俄战前,日本如何通过外交谋略实现“远东霸主”

时间:2017-10-04     作者:冯玮【转载】   来自:一枚石头   阅读

玉壶楼.jpg

“乙未事变”玉壶楼 资料图


    1894年8月1日,明治天皇睦仁发布的《宣战诏书》称,“苟不违反国际公法,即宜各本权能,尽一切之手段,必期万无遗漏”。日本如此高调宣称遵循国际法的重要目的,就是试图让西方国家承认,日本是“遵守国际法的文明国家”。1904年2月,明治天皇睦仁发布的对俄《宣战诏书》也宣称:“在国际法规之范畴内,尽一切之手段”。但当时所谓的“国际法”,实际就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就是强国用武力征服弱国后,以“合法”的名义令弱国割地赔款。正如松井芳郎在《国际法》一书中指出的,“传统的国际法,就是由少数先进国家以武力统治大多数中小国家和非欧洲国家的法。”


    甲午战争后,日俄两国均试图以“合法”方式侵占他国权益,就是为侵略行径披上“文明”外衣。但因为日俄之间的尖锐矛盾无法通过外交缓和,最终兵戎相见。日俄战争前日本通过外交谋略“不失时机成为远东霸主”。


    “乙未事变”:欲使朝鲜成为日本操线的“木偶”


    甲午战后,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了中国台湾。按照日本著名历史学家竹越与三郎在《台湾统治志》中的说法,台湾是使日本成为“太平洋女王”的“上马石”。日本下一个目标,就是“像匕首一样指向日本列岛”的朝鲜。《马关条约》使朝鲜脱离了和清朝政府的宗藩关系,取得了名义上的“独立”。朝鲜的亲华派失去“靠山”后,转而投靠俄国,令与俄国渐次交恶的日本极为不爽,必欲除之而后快,遂一手制造了“乙未事变”。


    1895年10月7日夜,受日本驻华兼驻朝公使三浦梧楼指使,曾在朝鲜京城办日文《朝鲜日报》,后以记者身份从军的安达谦藏,带领30余名日本浪人持武器直扑亲华派首领、大院君李罡应官邸(大院君是儿子即位国王而本人未当过国王的封号),将大院君李罡应从床上拖起,迫其宣读日本人拟定的解释他们起事理由的“告谕文”,随后强行拖大院君同他们一起上路。


    8日拂晓,这批日本浪人同其他日本武装人员汇合后,分五路直扑朝鲜皇宫景福宫,冲进高宗李熙居住的坤宁殿和闵妃(藩属国君主的正妻也只能称“妃”)居住的玉壶楼,一边高喊“闵妃在哪里”,一边在玉壶楼搜寻。闵妃扮成宫女奔逃,先后被浪人中村楯雄和藤胜显砍倒在地。经身份辨认后,这些日本暴徒残忍地轮奸了奄奄一息的闵妃并将其泼上汽油焚烧。因这一事件发生于1895年10月8日(农历八月二十日戊子),岁次乙未,因此史称“乙未事变”。


    杀死闵妃后,日本匆匆组建了亲日内阁,并精心编造谎言,称闵妃死于内部哗变,竭力摆脱干系。但是,闵妃遇害全过程被朝鲜宫中的美国军事教官戴伊和俄罗斯技师士巴津亲眼目睹。他们揭露了事变真相,引起朝鲜民众极大愤慨。大批朝鲜民众高呼报仇,发起了史称“乙未义兵”的抗日运动。


    1896年2月11日,高宗李熙乘女性坐轿逃离被日本人控制的宫廷,进入俄国驻朝鲜公使馆躲难,并号召诛杀亲日内阁大臣。朝鲜民众相应号召,诛杀了金弘集、郑秉夏、鱼允中等多名亲日大臣。日本政府为了掩饰罪责,向包括三浦梧楼在内的56名涉事人员下达“退韩令”,即利用日本在朝鲜拥有的“领事裁判权”将他们遣送回国受审,后全部释放。之后,日本政府任命小村寿太郎接替三浦梧楼职务。


    为了缓和双方矛盾,1896年5月14日,小村寿太郎和俄国驻朝鲜公使韦伯签署了一份备忘录,主要内容:1、双方保障朝鲜国王安全,严厉管束日本浪人;2、劝告朝鲜政府由“宽大温和之人”组成内阁;2、由日本宪兵保护京城至釜山的电讯线路,至朝鲜秩序恢复后撤出;4、俄国同意日本在京城、釜山、元山等地驻军以保护侨民安全。但是,双方矛盾并未因一纸协议而缓和。围绕对朝鲜半岛控制权的争夺,日本和俄国的矛盾不断激化。


    俄国欲从中国东北“登堂入室”


    俄国为了扩张势力,全面推行“南下政策”,试图通过铺设“大西伯利亚铁路”,建立包括中国东北地区在内的“大经济圈”。面对俄国“南下”,清朝政府步步退让。1896年5月26日,俄国借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之际,邀清朝政府派员参加庆典。李鸿章奉旨前往。期间,李鸿章与俄方代表签署了《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史称“卡西尼中俄密约”,主要内容是清朝政府同意俄国出于军事目的,铺设最短距离联接彼得堡至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铁道“东清铁道”。


    同时应邀参加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的日本代表山县有朋,则根据日本政府的训令,向俄国外务大臣罗巴洛夫提出建议:日俄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划分在朝鲜半岛的势力范围:南部属日本势力范围、北部属俄国势力范围。日本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朝鲜沦为俄国保护国。俄国识破日本算盘,当即予以拒绝。但俄国也不愿因此和日本撕破脸皮。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的磋商,最终双方于6月9日签署了一份强调双方在朝鲜“权利平等”的秘密议定书,主要内容:1、出兵朝鲜须以日俄两国达成一致意见为前提,并在两国军队间设立中间地带避免冲突发生;2、两国享有在朝鲜驻扎同等数量的军队之权利。


    俄国同朝鲜也签署了试图控制朝鲜的秘密协议:1、由俄国军队保护朝鲜国王;2、俄国向朝鲜派遣军事教官和财政顾问;3、俄国向朝鲜提供300万贷款帮助其偿还欠日本的债务;4、架设俄朝两国间电讯线路。俄国在向朝鲜扩张势力的同时,也持续向朝鲜背后的中国东北扩张。1896年9月8日,俄国和清朝政府正式签署了建设东清铁道的协议。12月,东清铁道公司宣告成立。1898年3月27日,双方又签署了“旅(顺)大(连)租借条约”。俄国终于获得了梦寐以求的不冻港,有了“大西伯利亚铁路”最南端出口。之后,俄国全力建设以哈尔滨为中心、向四处延伸的铁道网。


    1900年中国发生义和团攘夷事件(又称“华北事变”),列强趁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组成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翌年,根据《辛丑条约》(日本称《关于华北事变最终议定书》),列强取得了在华驻军权。日本得以在北京、天津、山海关、秦皇岛等地驻军2600名。俄国也因此协议得以在华驻军,而且以保护建设中的东清铁道为名,在中国东北各地驻军,并和当地官员签署秘密协议,几乎实际掌控当地的军政大权。


    俄国欲从中国东北“登堂入室”,令清朝政府不满和担忧。但是,清政府不敢公然与之对抗。1901年1月下旬,李鸿章向俄国方面建议,在两国政府层面协商满蒙地区天然资源的利用权益。俄国外相拉姆兹道尔夫称,俄国所为并非想合并满蒙领土,而是将东清铁道直接置于“国家直接”监理之下。俄正规军在铁道竣工和运行后分三阶段撤出,但治安管理必须由俄方铁道守备队负责。拉姆兹道尔夫提出,俄国的势力范围须划定为长城以北、帕米尔高原以西与俄国接壤地区,要求清朝政府不得将其势力范围内的权益让与他国,同时要求清政府与其签约,承诺放弃在其势力范围内的铁道铺设权和关税自主权。清政府对俄方要求提出异议,并要求列强对俄国的要求予以干预。


    列强对俄国意欲单独控制中国的行径当然不满。美、英、德、日相继对清朝政府发出警告:不得和任何一国签署协议,或给予其“有关领土的特别权益”。列强此举,显然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真正的警告对象是俄国。但当时美国仍恪守“中立主义”传统,英国陷于布尔战争泥淖无暇东顾,因此真正态度积极的是德国。因为,德国忙于将山东纳入其势力范围、在长江流域建立深入中国内陆的门户,若日本因合并朝鲜而同俄国开战,可坐收渔人之利。因此,德国再三向日本保障,尽管德国和俄法两国曾联手要求日本归还辽东半岛,此番若日俄交战,德国一定严守中立。但是,为他国火中取栗,日本有这么傻?


    日本外交轴心:挺清·联英·抗俄


    是否为了遏制俄国在华扩张而不惜一战?对此,日本统治阶层意见不一。山县有朋内阁外相青木周藏单独上奏天皇,力主开战,而首相山县有朋则认为,日本国力尚弱,军事和外交准备不足,反对开战。为此,内阁发生分裂,山县有朋不得不宣布内阁总辞职,曾担任日本第一任首相的伊藤博文再度出山,建立了第四届伊藤内阁,并请三菱财阀创始人岩崎弥太郎的女婿、曾任日本驻英国大使的加藤高明出任外相。当时,加藤高明年仅41岁。由少壮派加藤高明主导的日本外交,在对俄关系方面采取了比青木周藏更强硬的立场。


    1901年3月12日,加藤高明在内阁会议上提出了几项选择,要求首相伊藤博文作出决断:1、对俄采取单独直接的抗议行动,不惜诉诸武力;2、合并韩国,同时对抗俄国分割满蒙;3、一如既往和英美协调,仅对俄停留于形式上的抗议。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反复探讨,最后伊藤内阁以加藤高明提出的第一个选项为基础,于3月24日向俄国发出最后通牒。当天,英国公开表示,英德协商确定的“领土保全主义”,也适用于满洲诸省,对日本的行动表示支持。英国的支持增强了日本说话的“底气”。随后,小村寿太郎公使向清朝政府承诺:“日本国将为了和平及保全清国而竭尽全力。”


    受到日本方面承诺后,清政府决定不与俄国签署上述划定俄国在华势力范围的协约,并要求日本驻俄公使珍田捨巳将此决定口头告知俄方。清政府忽然变得“强硬”,令俄国外相拉姆兹道尔夫非常恼怒,他当即要求珍田捨巳转告清政府,协约签署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事,不能听任他国说三道四。同年9月,美国新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也表示俄国的行为有损“门户开放”原则,令日本“抗俄”的底气更足。11月7日,李鸿章去世。庆亲王奕劻出任清朝全权大使。12月,庆亲王奕劻向俄方提出了协约修正案。面对背后有几个列强支持的清政府,俄国不得不改变在中国东北持续扩张的方针,同意另拟协约内容。


    此前一直奉行不结盟的“光荣孤立政策”的英国,为了加强在远东的地位,维护既得利益,想假日本之手遏制俄国在远东的扩张,决定放弃“光荣孤立政策”,与日本结盟。日本统治阶层的大多数则认为,德国不可能真的为日本得罪俄国,赞同联英抗俄。在说服了认为日英结盟必然开启日俄战争道路的首相伊藤博文后,1902年1月30日,日本驻英国公使林董和英国外相兰斯道温,分别代表本国政府签署了《日英同盟协约》及附属“秘密公文”,当即生效。2月11日,双方同时公布了这一协约。协约声明:“两缔约国相互承认清国及韩国之独立”,同时表示“英国承认日本在韩国拥有政治上即商业和工业上的特殊利益”。


    “满韩交换”受挫:走向日俄战争


    面对日本咄咄逼人态势,1902年4月8日,俄国不得不和清政府签署了“交还满洲”的协约,规定俄国军队撤出东三省。但是翌年5月中旬,鼓吹“合并满州”的贝索布拉索夫被任命为宫廷秘书(沙皇的常年顾问),俄国外交路线开始向“武断外交”转变。为了做好战争准备,“主战论”者、陆军大臣克鲁泡特金提出了暂时承认韩国属于日本势力范围的“满韩交换论”,并和名为财务大臣实则握有首相权柄的威特达成共识。之后,俄国一方面推进对日协商、禁止满洲开港、保全满洲领土的计划,另一方面采取巩固旅顺口要塞工事等措施。1903年6月,克鲁泡特金访问日本,向日本外相小村寿太郎建议,以不分割满洲为前提,双方再行协商。随后在旅顺召开的会议上,克鲁泡特金和关东都督叶夫根尼·阿列克西耶夫一起,建议贝索布拉索夫“缩小鸭绿江事业”。但是,贝索布拉索夫对此不予认同,并说服沙皇于8月12日设立了“远东总督府”,由阿列克西耶夫担任总督,统辖包括中国东北地区在内的远东地区行政、军事、外交全权,剥夺了克鲁泡特金的发言权,意欲加速对满洲的吞并。


    俄国动向所欲何为,日本当然清楚。在6月23日的御前会议上,一些阁僚指出,日本面临两种选择:要么让主张对俄“协商”的桂太郎内阁“退阵”,要么采纳参谋本部的意见,在俄国完成战备之前对俄开战,获取名副其实的“小胜”。7月1日,桂太郎提出了内阁总辞职的请求。天皇听取了山县有朋和松方正义的意见后,决定留任桂太郎;同时削弱议会权力、建立“举国一致”体制,并大肆开展“举国一致”舆论宣传。


    但是,当时日本并非举国一致赞同对俄一战,且日本军内也存在“主战论”和“非战论”两种声音。主战论者的理由是:“将俄国人逐出满洲,解放满洲使之成为各国互市场所,使满洲牵涉各国利害关系,成为任何一国都无法染指的中立地带”,同时提出:“切实占领韩国,阻止俄国南下;要求俄国返还其租借的旅顺、大连;占领浦盐港堵塞俄国人进出太平洋之门户。”非战论者则认为,“日俄开战应是使国家免遭危机,使国力国权得以切实维护”的“最后的战争”。速战速决缺乏根据,因为日本的兵力和战备状况均不容乐观。经过一番辩论,非战论者以双方战斗力存在差异为依据,提出了“满韩交换论”。按参谋本部次长田村怡与造的说法:“满洲之经营委予俄国,我取韩国。”为了能使“满韩交换论”付诸实施,参谋本部制定了以此为目标进行一场有限战争的计划,由参谋总长大山巌于6月22日禀报天皇。


    9月,外相小村寿太郎拟定了《万一和俄国的和平谈判破裂,我国对清韩两国应采取的方针》,提出了“北守南进”的大陆政策:“北面拥护韩国的独立以包帝国之安全,南面以福建为立足点,将清国南部纳入我势力范围”。基于这一构想,小村寿太郎正式向俄方提出了“满韩交换论”,要求日俄相互承认:“满洲不属于日本特殊利益范围,韩国不属于俄国特殊利益范围”。但是,俄国的回复非常强硬:拒绝日本进入满洲;尊重韩国独立、领土完整;禁止将韩国的内陆、沿岸用于军事目的;设定北纬39度以北(包括平壤、元山)为中间地带。眼见“满韩交换”的交易难以达成。1904年2月6日,日本向俄国发出最后通牒,当天关闭日本驻俄大使馆,断绝与沙皇俄国的外交关系。2月10日,双方相互宣战,日俄战争正式爆发。(来源:一枚石头,文/冯玮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价格:00.00

价格:00.00

价格:00.00

价格:00.00

价格:00.00

价格:00.00

价格:00.00

价格:00.00

WINE  SHOPPING

网上商店:网上预订,物流配送

腾讯

阿里

淘宝

京东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Insert title here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