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办酒三字经是解“人情债”利器时间:2016-12-11 不论你是何种身份,每个人都是人情消费的推手,也是受害者。不少人对推脱不了的“人情酒”很是烦恼,但碍于面子,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当人情消费成为个别人谋取私利的一个途径,哪里还是真正意义上的礼尚往来? 中和镇要求各村(社区)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所有操办酒席(丧葬除外)的村民,应提前20天向理事会申报,未经批准不得操办。上千村民在签名墙上签下自己的姓名,以示文明办酒的决心。(本报5月16日04版) 摆酒待客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可以通过宴会上的交流增加亲友之间的感情,应当说,这种人情关系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合乎情理的。 自古以来,礼尚往来便是人情延续的动因,可当下,正常的人情关系正在被异化,彼此的人情往来也逐渐成为了另一种“债”。当“你请我请大家请”的“请客风”泛滥,“请客”的名目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人情消费节节高的背后,其实是种种攀比、趋众甚至敛财心理在作祟。一些人刻意在生活中不断“制造”各种值得庆贺的事,从传统的嫁娶丧葬砌房上梁,到现在有人参军、升学、工作调动、职务升迁,甚至连购买摩托车、母猪下崽等也要随礼。细数起来,将近百种。 其实,不论你是何种身份,每个人都是人情消费的推手,也是受害者。不少人对推脱不了的“人情酒”很是烦恼,但碍于面子,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当人情消费成为个别人谋取私利的一个途径,哪里还是真正意义上的礼尚往来? 值得庆幸的是,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和反“四风”后,党员干部拒绝铺张浪费和大操大办,有效地管好了自己的“嘴巴”,从一言一行上主动摒弃了“人情吃喝”风。可是在偏远的农村,由于很多观念一时难以改变,礼尚往来这一传统也屡遭错误解读,没有节制的“人情酒”和沉重的人情开支,无疑增加了农民兄弟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某种程度上今天已成为“绑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绳索”。 正如中和镇村民编撰的《文明办酒三字经》里写的一样,“讲人情、不在礼,讲道义、不在席。”中和镇居民自觉地向不健康的人情消费告别,踊跃签名支持《文明办酒村规民约》,说明他们对“办酒”陋习的弊端是清楚的,更是踩住了当下奢靡之风的“刹车”。从党员干部遵守各项规定带来的清新之风,到现在普通村民自发自觉立规文明办酒,这是文明的延伸,也是可喜的变化和进步。 市文明办日前在媒体上以倡议书的形式,号召党员干部和全市人民婚事新办、丧事俭办、喜事简办,以文明节俭为荣,争做文明新风的传播者,引导人们向“人情酒”说“不”。相信此举将扭转人情往来过度物质化的局面,或将解开民众长期以来“人情债”的结。(来源:网络综合,文/熊祎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