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在思念中过中秋节,而今中国人在各民族大团圆的喜悦中庆丰收时间:2020-10-01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八月十五的月亮,满月更圆更明亮,又叫做“月夕”、“八月节”。夜晚,古代,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而今,经济发达,物资丰富,交通四通八达,出行便捷,5G时代信息更加快捷,人虽在天涯海角,视频通话如同在眼前。所以,现代的中秋更多的是“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 中秋节庆源自古人对月亮的祭祀,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一些地方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中秋”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成书于两汉之间的《周礼》(世传为周公旦所著,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中说,先秦时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据记载,在汉代时,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的活动。晋时亦有出现中秋赏月的文字记载,不太普遍,晋时期中秋节在我国北方地区还不很流行。 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大约是在唐代。唐代时中秋风俗在我国北方已流行。《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赏月风俗在唐代的长安一带极盛,很多诗人的诗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并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并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很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到了明清时,中秋已成为中国民间的主要节日之一。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浓厚,功利性的拜祭、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
中秋节吃月饼 中秋节吃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
中秋吃月饼最早可以上溯到周代,源自我们民族祭月拜月的一种仪式,可以说是自然拜物教的一种表现。“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民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月饼还可称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最早期的月饼只是家庭式的传统糕点,并没有特别的包装,四十至五十年代初期,人们仍以玉和纸包装月饼,到五六十年代便开始转用纸盒包装,七十年代至现在就以铁盒为主。现代的月饼包装样式多样,设计精美,堪称艺术品。
很多月饼上都有雕刻精致的花纹图案,一个外表简单的月饼模具,好的月饼模在雕功上需下很多功夫,如落刀位置、角落的掌握要十分准确,否则月饼皮会粘在模上。一般的手工饼模具多以广东沙梨木制,其轻身、纹幼。
以莲蓉作月饼馅的起源已无从稽考。早于1910年,广州莲香楼已开始以莲蓉月饼作号召,但流行程度仍不及红豆沙月及五仁月。四十年代莲蓉月饼只有一个咸蛋黄,叫“宝鸭穿莲”,直至五十年代莲香楼推出双黄莲蓉月,甚受人们的欢迎,渐渐成为酒楼、饼家的模仿对象。 中秋传说——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现在《归藏》,后来民间把故事进一步发挥,衍化成多个故事。嫦娥登上月宫,据西汉《淮南子》中说,是因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从西五母那里要来的不死药,就飞进月宫,变成了捣药的蟾蜍。 中秋传说——吴刚折桂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节的传说——玉兔捣药 传说“玉兔捣药”是道教掌故之一。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究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古时候,文人写诗作词,常常以玉兔象征月亮。在道教中,玉兔常常与金乌相对,表示金丹修炼的阴阳协调。 晋代傅玄《拟天问》有“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句。月有玉兔之说,民间久已流传。故旧时每逢八月中秋,街上即有“兔儿爷”、“玉兔捣药”“兔山”等节令玩具上市。这个传说可能是中医的起源,“捣药”中医沿用至今。 中秋传说——美女面如皓月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中秋佳节活动——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中秋节的诗词佳句——表达思念情感(精选几首) 1、《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2、《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3、《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5、《红楼梦》里也花笔墨写了中秋,其中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第七十六回)最具代表。 三五中秋夕,清游拟上元。 撒天箕斗灿,匝地管弦繁。 几处狂飞盏,谁家不启轩。轻寒风剪剪,良夜景暄暄。 争饼嘲黄发,分瓜笑绿嫒。 香新荣玉桂,色健茂金萱。蜡烛辉琼宴,觥筹乱绮园。 分曹尊一令,射覆听三宣。 骰彩红成点,传花鼓滥喧。晴光摇院宇,素彩接乾坤。 赏罚无宾主,吟诗序仲昆。 构思时倚槛,拟景或依门。酒尽情犹在,更残乐已谖。 渐闻语笑寂,空剩雪霜痕。 阶露团朝菌,庭烟敛夕棔。秋湍泻石髓,风叶聚云根。 宝婺情孤洁,银蟾气吐吞。 药经灵兔捣,人向广寒奔。犯斗邀牛女,乘槎待帝孙。 虚盈轮莫定,晦朔魄空存。 壶漏声将涸,窗灯焰已昏。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这次林黛玉、史湘云两人相对联句,是在寂寞的秋夜中进行的,情调之凄清犹如寒虫悲鸣。后来妙玉听到,将它截住续。“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凄清奇谲”的句子,正好是她们最富有诗意的自我写照。 6、台湾民谣:《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2020央视国庆与中秋晚会洛阳设为主会场 9月4日,CCTV4发布微博、微信官宣,2020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落户”古都洛阳,将于10月1日20点档在CCTV-1、CCTV-3、CCTV-4并机播出!今年中秋节,全球华人将瞩目洛阳,共飨“神都月”,同叙“中华情”! 最近国家提出的黄河流域文化建设大背景,中部崛起的大战略,加上华夏之都二里头博物馆的建成等一系列国内外比较重视的文化景观西,可能是央视选择洛阳作为中秋晚会主会场的用意和原因。 2020年春节分会场设在郑州,春节戏曲晚会主会场设在洛阳。这一系列操作说明中央确实开始重视中原文化。洛阳本身作为黄河文明的发源地,推动黄河文化发展。不止央视中秋晚会,跑男这季末官宣下一季主题是黄河情,不出意外洛阳还会来一次。 央视在秋晚官宣消息中提到,承办地洛阳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这对集中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与血脉,彰显民族文化的自信以及对华夏文明寻根溯源都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对遍布世界各地的客家人来说,洛阳是公认的故乡,中秋月圆之夜,以洛阳为主会场的央视中秋晚会,不知会激起多少海外华人的思乡之情? 今年的中秋月圆之夜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国庆佳节,传统中秋佳节的亲情思念与中华文明发祥地的中原文化相逢,这些都将为今年的中秋晚会增加更多的看点,给海内外的观众带来更多的期待。 今年秋晚,导演组已经在两个月之前就开启了连续奋战的工作模式,中秋之夜将通过央视一套、三套、四套等频道,央视频、央视网及各类新媒体平台的直播,将一场时长120分钟,融中秋文化、家国情怀、民族特色于一体的中秋晚会呈现给广大观众。 秋晚的主舞台将以隋唐洛阳城应天门为背景,将古和今加以勾连、虚与实加以转换。在央视秋晚一贯的唯美浪漫的风格下,对每个节目进行个性化包装和形态创新,通过全媒体和更多新的传播手段扩大晚会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 据悉,中秋晚会沿袭坚持多年的篇章式结构,除了序《明月升》,尾声《海上明月》之外,晚会还将设置上篇《月圆花好》、中篇《乡关何处》、下篇《家国万里》三个篇章。央视秋晚历届的歌会形式以及全明星阵容,导演组表示,今年的助演嘉宾和演员阵容依然阵容强大、群星璀璨。重量级明星有李宇春、江疏影、孙楠、张杰、张信哲、郎朗、周深、秦岚、鹿晗(按姓氏笔画排序)等确定加盟演出,届时,还会有新的神秘嘉宾空降秋晚,更多惊喜,值得期待。 (东方红星,文/李烈;资料来源:传统节日网,中国网,百度百科,洛阳旅游,澎湃新闻;约4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