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散步写下“七律之冠”诗《登高》,无论谁读了都悲从中来时间:2020-06-20 “一篇之内,句句皆奇,一句之内,字字皆奇。”一篇诗当中,每一句都让人感到赞叹;而这其中组成每一句的每一个字,都令人啧啧称奇。这是明代文学家胡应麟对一首诗的评价,这首诗还被后人称为“七律之冠”,是所有七律诗当中的顶尖之作。那么,这首诗到底是谁创作,为何有这样高的评价? 这首诗的主人公——杜甫。 前半生科举不利,后半生潦倒困苦 纵观诗人杜甫的一生,他的境遇实在是太过凄惨,世人听了都无不感到怜惜。 为什么说杜甫的生活凄惨?明明是一代大诗人,应该过着相当好的生活才对啊。但是有一句话话糙理不糙,意思就是文学的意境都是从苦难当中来的。而杜甫能够拥有这么高的文学造诣,多半也是因为后半生的凄惨遭遇。 凄惨究竟从何言起?一个“穷”字就足以概括。且说唐朝的另一个大诗人李白,每天过着游山玩水、不愁吃喝的日子,更何况李白在二十七岁那年入赘给前宰相的孙女,后来还陆陆续续娶了三个老婆,成为大唐文学圈的全民偶像,每天饮酒作诗玩乐,过得无忧无虑。反观杜甫,明明是大文豪李白的友人,杜甫也有与之相称的才华,但为什么杜甫就过得那么惨? 首先,杜甫的仕途怎得一个“难”字了得,杜甫原本的家境也只算得上一般,父亲是一个州的小官,家里的生活水平还算可以。但是杜甫就没有这个当官的命了,那年杜甫进京赶考却落榜,顿时心灰意冷,想要离开这空有热闹的长安。于是就背上行囊,开始了四处游历。 同样是四处游历,李白能够受到各方“粉丝”的资助,自己身上的盘缠还不少,老婆又是官二代,简直是不愁吃不愁穿。但杜甫家里毕竟没有那个供他啃老的条件,读书人一旦落榜,要么无数次反复再考、要么连地都种不成。当时的杜甫来到成都,还是向朋友借的钱,才勉强能吃上口热饭。 晚年的杜甫,由于没有收入,还长年漂泊他乡,已穷困潦倒多时。身边能够资助他的人越来越少,杜甫想到投奔还算近的亲人,但却又被洪水和暴民造反所困。晚年的杜甫常在一条破败的小船上昏度时日,直到最后,杜甫与这条小船作伴,与世长辞。 出门散步登高望远,一片萧瑟当中写下《登高》 《登高》 唐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晚年的杜甫,在白帝城下榻时,来到城外的高台所作的一首诗。晚年的杜甫早已穷困潦倒多年,不仅是自己吃不饱、穿不暖,就连儿子喊饿的时候,自己一个身为父亲的,都会陷入困难。杜甫虽然对生活感到无力、对所有贫寒文人都感到同情,但是依旧在许多诗作当中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远在天际的家乡、陷入动乱的国家、年幼的儿子,无不引起杜甫的万千愁绪,但是杜甫自身的境况又如何呢?杜甫也知道步入晚年,不仅没能力回到家乡,就连这副老骨头还被疾病纠缠,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穷困至极莫过如此。 白帝城外的旷野一望无际,高远的天际偶尔传来几声猿叫和鸟鸣,秋天本来就是容易引起伤感的季节,于是杜甫就再也忍不住自己悲痛的情怀,在高台上吟出这首《登高》。 《登高》只是一首记录了杜甫届时潦倒境遇的诗,但细品这首诗的每一句,无论是谁读了,都不禁悲从中来。时光荏苒,如今回首再读《登高》,不论是谁,都为杜甫的境遇感到恸然。(来源:历史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