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阻止民众办酒,为何吃力不讨好时间:2016-02-04 与领导干部被“八项规定”紧盯不放相比,贵州毕节纪委对于老百姓自己花钱办酒的整治,也是蛮拼的。毕节织金县前几天连续发生两起当地官员制止村民办酒的冲突事件,毕节市纪委对此专门发布紧急通报称,对整治滥办酒席不力者,一律先免职,后处理。 织金县两起冲突,一起是因为有村民按当地风俗,在孩子“剃毛头”的日子“大张旗鼓乱办酒席”,当地组织50多人的工作组上门劝导,结果遭到当事家庭及亲属辱骂,双方动起了手脚。最后,3名乡亲被弄进了派出所。另一起是因有村民搬家请客,村支书赶去制止,结果被村民打得血流满面。 毕节这地方不富,但留守儿童的命运悲剧,与乡风民俗中逢事摆宴的“杯具”,都名声在外。早在2014年5月,当地媒体曾报道织金县“多措并举整治滥办酒席”,从县里到乡镇,从乡镇到各村,责任书签了720份,承诺书签了2万余,但老百姓依旧觉得花的是自己的钱,政府管得太宽了些。 诸如剃毛头、搬家之类的摆酒请客与收礼,从文明进步的要求看,确实是节奏没跟上,但当地政府部门在这件事的处理上,用力也是够猛的。比如遵义市凤冈县也发过文,禁止民众为“复婚再婚”办酒席,谓之“顺应民意”。而织金县更是把禁止民众办酒当成一项“运动”来抓,“严防死守”这样的词汇都用上了,还搭上各级官员的乌纱帽作抵押。重罚之下皆勇夫,织金县的官员,能不拿命去拼么?于是乎,为了这个没有法律依据的文件,一级盯一级,干部盯百姓,把脸都撕破了,干群关系也闹僵了,良好的愿望收到了翻脸冲突的结果。 民众之间的办酒送礼,是个文明程度的提高问题,而只有在有党员干部参与的情况下,才属于违纪、甚至涉嫌违法的问题。对于前者,政府有劝导和教育的义务,但没有“绝不允许”的权力。相反,对于党委政府来说,需要“严防死守”的,恰恰是后者。贵州一些地方,可能本意上是想管党员、管干部,顺便把百姓中沦为“人情高如债,人头锅子卖”的陋习也一并解决了,结果让一部分民众有一种被“陪绑”的感觉,加上一些基层干部在处理过程中方式欠佳,更是让此中真心属于一个愿请、一个愿被请的乡亲们觉得下不了台,难免会发生现场冲突。 把党员干部的乌纱帽绑在纯属民众之间的摆酒送礼上,这对党员干部和民众来说,都是莫须有的权力施压,它超越了党委政府权力的边界,也超越了法治的边界。解决党员干部中如同顽症一样的违反“八项规定”问题,需要用乌纱帽、用运动式的“严防死守”来大动干戈,如果这个主要矛盾不彻底解决,不分你情我愿、不分青红皂白,将乡亲之间所有的礼尚往来都一刀切了,老百姓就会来气,就会有一种无端的被绑架感。 让民众文明进步起来,首先要执政者的理念文明起来,智慧进步起来。毕节有很多更加让外界感觉揪心的事,比如留守儿童的生活保障与生命安全问题,比如贫困民众在2020年之前的脱贫致富问题。先把这些主要矛盾解决了,再来做民众摆酒送礼的文明进步工作,不迟。(来源:钱江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