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述“两弹一星”故事,把中华脊梁精神从原子城传播到大江南北时间:2019-10-08 这是一片叫作“金银滩”的草原。夏天,黄色的金露梅、白色的银露梅,星星点点,闪耀在碧草间,直铺向天地的尽头,金银滩由此而得名。 金银滩笼着浪漫与柔情。1939年,年轻的王洛宾在这里与藏族姑娘萨耶卓玛相遇,情之所至,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金银滩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挺起胸膛,扬眉吐气。上世纪60年代,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都诞生在这里的核武器研制基地——国营221厂。《在那遥远的地方》被誉为华人乐坛的经典之作,王洛宾留给人们的是音律之美,爱情之美。 “中国原子城”221厂是中国核工业的摇篮,它留给人们的则是“两弹一星”精神、民族自主创新精神,还有自古迄今薪传不绝的中华脊梁精神。1993年,完成历史使命的221厂基地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全面退役。 2009年5月,在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西海镇建成了全国唯一全面、系统介绍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和核工业创建与发展历程、原子城特殊历史与辉煌成就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作为全国重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是人们回眸那段光辉岁月的重要平台。 时光流转,青海原子城纪念馆面临着崭新的课题——在这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信息纷繁驳杂、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时代,如何创新方式方法,把真实发生在金银滩草原上的“两弹一星”故事讲述好、传播开,并让“两弹一星”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把“两弹一星”故事讲到二十多个省 2019年4月22日,文化和旅游部礼堂。 “我是邓稼先的爱人许鹿希,我们是1953年结的婚。其实,早在稼先在北大任助教的时候,就曾给我们上过物理课,那时,他留给我的印象是……”台上的邓稼先夫人许鹿希身着一袭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式样的连衣裙,扮演者王致玲正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与一旁邓稼先的扮演者张寿川一起讲述“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故事。他们身后的背景是一帧帧随着讲述内容而不断变换的老照片。 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回国,从事共和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他和许鹿希聚少离多,直到1984年邓稼先被查出身患癌症并已到晚期。讲到这里,台上的许鹿希说:“可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我们最长时间的相守是在医院里度过的。”此时,台下不少观众已在轻轻擦拭因感动而留下的泪水。再现邓稼先、钱学森、郭永怀等一位位科学家故事的并不是科班出身的演员,而是青海原子城“两弹一星”精神宣讲报告团的团员们。 原子城纪念馆成立以来,迎来了全国各地众多的参观者,但怀揣着强烈的使命感,纪念馆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们越来越感到,不能满足于等着人们上门观展、听讲解,一定要走出原子城,走出海北,让更多的人了解“两弹一星”功臣们的事迹,了解“两弹一星”精神,了解这片遥远而美丽的土地。2012年,海北州委宣传部提出要改进方法,抽调纪念馆讲解员外出作有关原子城的爱国主义精神专场报告。 思路有了,具体该怎么讲?是让讲解员拿着话筒背讲稿,还是仿照专家学者一边点击电脑课件,一边讲课? 讲解员们觉得,爱国主义教育不是讲大道理,而是要用点点滴滴的小故事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要通过自己的真情实感,把“两弹一星”故事传递给全国的观众。讲解员张海花提出,能否发挥大家的才艺优势,用情景剧的方式对宣讲报告进行包装?这一建议立即让讲解员们兴奋起来,也得到了州委宣传部领导的支持。于是,一种全新的宣讲报告形式在众人的讨论和集思广益中渐渐清晰,应运而生。 宣讲形式确定了,但团员们的业务素质没法让人乐观。大多数团员甚至连普通话都讲不标准,分不清前后鼻音;他们更没有接受过表演的专业训练。一切似乎离完美呈现“两弹一星”故事很遥远。但这些当时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人不肯服输。西海镇的冬天滴水成冰,他们每天都早早赶到单位练习基本功。为了学普通话,他们不仅背绕口令,还把有前后鼻音的词语汇集起来专门朗读;为了提高形象气质,他们做形体练习,站姿、手势样样都追求合乎规范……就这样,团员们的素质在一天天提高。 一方面苦练基本功,一方面合成讲稿、找视频、找图片、融入音乐伴奏、进行角色扮演,导演排练小组从讲解员中选拔角色,进行排练,而且每次彩排都安排听众现场聆听,挑毛病,以期每次都有新的进步、新的效果。在一次次的磨合、尝试中,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将宣讲内容用图、文、音、像、现场表演等形式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出来。 海北州委、州政府十分关注“两弹一星”精神的宣讲,海北州委常委们集体听讲,根据他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宣讲方案经过修改后才正式走出去宣讲。当年10月19日,首场宣讲会在海北州第一高级中学举行,这标志着青海原子城“两弹一星”精神宣讲活动的正式启动。宣讲团成员们饱含深情、高潮迭起的演讲和灵活新颖的宣讲形式,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引起了他们的强烈共鸣。2012年10月30日至11月15日,青海原子城(海北)“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横跨青海、上海、福建等省市,到武警部队、大专院校、“两弹一星”老功臣居住的社区等地开展宣讲活动。这是他们首次走向省外进行宣讲。 宣讲现场,在主持人的引领下,宣讲人员用演讲、情景剧、现场讲解等方式,配以展现221基地厂房旧址、纪念馆馆藏实物、老照片、视频的“电子纪念馆”,讲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研制历程,特别是在原221基地发生的感人故事,一幅幅为了共和国核工业无私奉献、倾力付出的图景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上世纪50年代,为了发展共和国的核工业,为了铸造保卫祖国的倚天长剑,自祖辈以来就生存在金银滩的牧民们,毅然让出青海湖畔这片最为丰美的草原,迁徙到远方;一大批科学家放弃在国外享有的优渥待遇,决然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为核工业奉献所学;无数名专业技术人员、工人、解放军战士隐姓埋名,在这个与世隔绝的秘密基地贡献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 在宣讲员或娓娓道来,或澎湃昂扬的宣讲中,听众们仿佛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的年代,来到那遥远的地方。一个个真实的故事震撼着心灵,从年轻的学子到武警战士,从党政干部到当年曾奋战在金银滩的“两弹一星”功臣,很多观众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在上海市奉贤区,一位四十来岁的机关干部握着宣讲员王致玲的手说:“当你们在台上的时候,我觉得你们就是为‘两弹一星’奉献了青春和才华的功臣,就是默默支持着他们的家属,你们和宣讲的人物完全融为一体了!是你们让观众重新感受到了理想的温度和信念的力量!”还有一次,在山东某地做完宣讲后,有团员在卫生间无意中听观众说:“听这样一场宣讲,真是胜读十年书啊!”这种场合听到的评价应该是最为真实的。 在一些大学宣讲时,一开始,大学生们有的写作业,有的玩手机。渐渐地,他们被故事所吸引,放下作业和手机,专注于听讲。倾听当年那些科学家如何放弃在国外享有的极高学术地位和优厚待遇,为了祖国的强大,毅然回国,在大西北隐姓埋名从事“两弹一星”的科研工作。“在这个注重金钱的年代,‘两弹一星’科学家们的故事引导着年轻人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促进他们健康成长。”青海原子城纪念馆馆长李成君说。 他们在各地听到最多的反响是:原先觉得这种宣讲十分枯燥,再加上宣讲团来自遥远、经济欠发达的青海,更不对这场宣讲抱太大的期望,仅仅是奉命来听而已。但这一听就被那一个个真实感人的“两弹一星”故事所打动,被宣讲员的真情流露所感动。“想不到在青海湖畔还发生过这些影响共和国命运的大事,想不到地处偏远的青海还有一支这么高水平的宣讲团!”宣讲团员们说,最初,他们四处托熟人请求:“我们是青海原子城纪念馆的,能不能到你们那里做一次宣讲?”而现在,来自全国各地的宣讲邀请每年都纷至沓来,让宣讲团员们应接不暇。 自2012年10月以来,青海原子城“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和志愿服务队,应邀先后赴全国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以及中共中央组织部、财政部、科技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中央党校、清华大学、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中国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以及青海省内各单位,累计作宣讲报告333场,近23万干部群众、大专院校师生和部队官兵聆听了报告。“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的宣讲内容被中组部评为“全国干部网络学院好课程”;2018年,“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被中宣部评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他们,让“两弹一星”故事走出了原子城,走出了青海,走向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他们,被“两弹一星”故事所感动,并用自己的深情讲述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人们在新时代传承好“两弹一星”精神。 跨界合作带来立体展示 “在全国众多的纪念馆中,我们是一个新兵,需要不断地向先行者学习。”海北州委宣传部副部长、青海原子城纪念馆馆长李成君说。为了搭建史料研究、学术交流、精神教育方面的合作机制和交流平台,青海原子城纪念馆申请加入了中国博物馆协会,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古田会议纪念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签订协议,缔结为友好单位,加强馆际交流,深化合作;与四川梓潼两弹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馆、山东荣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组建四方联盟,签订基地展陈共建协议,共同开展两弹研制历史的研究和精神文化的展示与宣传。 立足自身资源,开展跨界合作,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以联合办展等形式,使爱国主义教育呈现出立体化的样貌。2016年9月2日,《国殇·甲午战争史实展》在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开展,展览再现了甲午战争悲壮的历史和中国军民浴血抗战的英雄气概。同年9月下旬,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与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在山东联合推出《民族脊梁——中国核武器研制史实展》。 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最惨、教训最多的一次战争。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成功,为新中国奠定了国防安全的基石,是中华民族挺起脊梁,强大崛起的重要标志。“之所以两馆联合办这样的展览,就是为了提醒国人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以史为鉴,将曾经蒙受的苦难和屈辱,转化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正能量。”李成君说。 此外,青海原子城纪念馆还与浙江大学联合举办了《浙江大学与中国“两弹一星”》展览,与倪林海、谢顺两名核工业功臣的后人联合举办了《回归——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主题书画展等6次联合展览,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我国两弹研制的历史背景和辉煌成就。(来源:青海日报,发文时间:2019-0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