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形治不了审美病,“网红脸”成社会病态审美的牺牲品时间:2018-12-08 几年前,身边冒出许多有着超大双眼皮、圆润额头、高翘鼻、锥子脸、苹果肌的标配“网红脸”。几年过去,曾经引领风尚的“网红脸”们,经历了令人唏嘘的心理、生理乃至人生的转变。近日,半月谈记者走入这一群体后深深感受到,“网红脸”成为了社会病态审美的牺牲品。 伤口还没长好,“网红”就成了贬义词 “2012年‘网红’真的是褒义词,谁要能成网红不得了。当时,签完合同,我们一批不到20岁的女孩由公司统一带领去韩国整形,可没想到还在养伤期间,网红就成贬义词了,公司要组织大家再整形一次,我们都懵了。一是脸不能再动刀了,二是没钱了。”曾经从事平面模特的梁怡亦提起整形往事,情绪变得有些激动。 6年来,梁怡亦一直通过微整形不断调整,把打进额头、鼻子的玻尿酸、假体抽出来,开大的眼角再缝合……然而整容痕迹依旧明显。几年来公司都没有给她片约,因为“网红脸”没辨识度,根本没市场。她靠淘宝卖家秀和经营美甲店维持整形修复费用。整形前的照片,她统统扔了:“我都不是之前的那个人了,照片只能让我伤感。” “修复比最初整容更难。”成都八大处医疗美容医院执行院长唐勇说,现在“网红脸”已经不流行了,“网红脸”适合上镜,但是在生活中非常夸张,不适合日常。唐勇告诉记者,现在不少曾经整成典型“网红脸”的人来医院寻求修复,然而修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很难修复彻底。“比如,填充物打入体内比较容易,但是要完全取出是很难的,多多少少会留一些在皮肤里,增加感染的风险。这就是不断有人整形不成反毁容的原因。 宁可美得千篇一律,不要丑得与众不同?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咨询师李云歌说:“前些年流行锥子脸,现在管最早那批锥子脸叫‘蛇精病’;后来流行嘟嘟唇,那批人现在叫‘鲶鱼脸’;再后来流行欧美深邃脸、日本无辜脸、韩国氧气脸……十几岁的孩子拿着偶像照片来整容的不在少数,不少希望‘靠脸吃饭’的主播追逐流量,以为照搬就能获益,这样的审美观,非常可怕。” “走在街上会发现,单眼皮的越来越少了,即使不开刀,单眼皮姑娘也要贴个双眼皮贴,就连男生都贴,社会审美高度趋同。然而美这个东西,绝对不是一个概念、一个标准能概括的。美的美妙之处就在于个体差异。如果大家都像流水线里出来的,只有吓人没有美。”北京汇然心理成长沙龙心理咨询师向杰说。 从去年起,记者接触了大量成年人及未成年人整形案例。其实我不反对整形,只是反对审美的千篇一律、价值观的单一。这是社会审美心态疲软、生病的表现,然而许多年轻人,却用整形来迎合它,结果让它更加虚弱。一旦用大众审美来看待自己的脸,那么就会随时想要通过改变容貌,让自己跟上潮流。 “有的家长主动带年龄很小的孩子利用假期整形,折射出价值观的单一,也暴露了整个社会的焦虑心态。”李云歌说,在不少人眼里,颜值是就业、升学、找对象的“敲门砖”。提早做好容貌上的改造,以便将来能找个好工作,找个好老公,这样的心态非常功利,对孩子的价值观影响恶劣。 当颜值成大众消费品,修心才是奢侈品 “整形很容易成瘾,这源于心理疾病中的强迫行为。例如,如果孩子总认为自己胖,反复去抽脂,这样的强迫行为是和厌食症相关的,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心理疾病。”李云歌说。正确的整形方式是,由经验丰富的医师根据个人脸型,设计出器官微调整方案。绝不可肆意大切大割,破坏脸部整体性。医师有责任引导整形者,严格控制整形次数。 有时候我也会想,大家对网红脸的追捧,是不是说明我们的“整形时代”才刚开始?不过未来随着技术进步,整形成本可能会不断降低,几小时的手术就能提升颜值。当美丽不再依靠DNA,而是成为了大众消费品时,这个世界还能拼什么?我认为答案是“心”。颜值只是锦上添花的加分项,大量的基础分数,来自通过长年累月的学习充实、净化自己的心灵。 2017年,在腾讯视频《不可不说》节目中,曾整容不下百次的网红脸女生吴晓辰出人意料地圈粉无数。不是因为她的大眼尖脸,而是大度得体的举止、逻辑缜密的言谈。她说,觉得好看就会成功,是一种盲目跟风的价值观,应该承认更好的人生,是有多种实现途径的。幸福来源于内心的修养,玻尿酸会吸收,眼角会下垂,但人格、言行和品质,才是决定长久幸福的关键因素。(来源:2018年《半月谈内部版》 第12期;半月谈记者:董小红) |